笔看阁

笔看阁><<三字经 > 第22章(第1页)

第22章(第1页)

开学的日子如期而至,母亲在上班,就由父亲开车拉上行李送我去办理入学住宿。

巧的是,正式开学那天恰好是星期一,意味着第一个星期就得满勤。

不是第一次了住校了,轻车熟路,很快搞定一切,父亲也打道回府。

第一晚饭堂还没供应餐饮,我在校外随便吃了个炒面,然后去到教务信息栏那里,看着上面的编班名单,主要是想看看其他班级,有没有自己的老朋友。

反正本班是一个没有,有同初中的,但不太熟。我看了一下就看不下去了,眼花缭乱,将近三十个班,每个班五六十人。

罢了,有缘自会早日相逢。

我回了寝室,不如先跟新同学拉好关系,熟悉熟悉,室友相当重要。由于我来得最早(主要是为了抢个好床位),刚才还没碰着我未来的室友。

想必这时候已经有人到了吧。

回到寝室,跟他们陆续打过招呼,倒也不会尬聊,大家都有种新鲜感,期待着人生的又一新阶段。

对人,对事,少年们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憧憬。

而我,同时还期许在班级内有些漂亮又爽朗的女同学,希望我们的老师会有知性或风韵犹存的女性。

第一个星期,一方面,以室友为小团体往返课室和寝室之间,尽量结伴去饭堂,也顺利发展了班级内的球友。

至于女同学,第一眼看来,暂时没发现惊艳的,可能随着时间或欲望变化,我会饥不择食,觉得有些还不错;女老师同理,一个语文老师,刚毕业的小女生,文静温婉话不多,政治老师倒是比较符合我的性癖,长得有点尖酸刻薄的感觉,就那种在家庭中会很强势,教育孩子很严厉的样子,但配上不走样的身材,像是个有点韵味的乡镇妇女。

经过几天,对室友们也有了初步了解。

加上我总共8个人,虽然大家都是中考的“天之骄子”,进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但都不像是那种书呆子。

不过可能是因为心里还是惦记着老朋友从而心里有了围墙,我感觉跟他们还是无交心,虽然他们个性鲜明,学习刻苦且成绩优异,大家平日里扯淡也不少。

或许本质还是品性上,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让大家只能做个“普通朋友”。

臭味相投总是比志同道合更合得来,走向交心。

正如加缪所说,我们总是与那些跟我们有着共同缺点的人走得更近。

不过,日后即使真的跟曾经的同学、室友再无交集,相忘于人海,回忆起来,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群有趣的家伙,就算有些当年觉得是奇葩,也成了日后记忆中的温馨笑谈。

而且,你觉得别人是奇葩,殊不知在别人眼里,自己也是个奇葩呢。

没有利益之争,大家都是乡镇来的农家子弟,没有阶级身份之别,还没有被社会的规则、职场的条框、世俗的压力所驯化,于是学子们基本在读书生涯展示了极具个性的一面,纯粹的一面。

虽然,升学的压力高悬,但课后的生活,尤其是寝室生活也是那个阶段的主旋律。

于是所有的性格、习惯、面孔、经历,都成了青春中的一抹鲜活而绚丽的颜色。

当然,可能在一些人的校园生涯中,由于校园霸凌的存在,那段人生是灰暗的。

只能说,高中还是不一样吧,中考基本分流了真正的地痞流氓,加上我这个是重点班,基本素质都有保证。

除了篮球,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活动就只有寝室扯淡时间了。

以《读者》《故事会》《意林》还有各种不知名地摊杂志为原料的精神食粮,塑造了我们最初对世界的认知;个别的可能还得加上一些小说,野史书籍,以成思想素养的辅料。

在这些基础上,我们天天上演浅薄的针砭时弊,谈古论今,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有,一路附和意见一致的时候也有。

至于学习,在教室才会谈。

少年们逐渐地以新的方式,开启对世界的新探索。

多年过去,这些平常的桥段依旧使得已经在我的人生中淡去的人儿,保留着鲜活的难忘的形象。

第一个星期的校园社交还算有趣。

而另一头,不知算是煎熬还是刺激。

因为来到县城的高中,因为如此远离家中,加上新环境的影响让人精力压抑,我愈发渴望亲近母亲,幻想得越来越丰富具象,那一夜的荒唐旖旎也时时梦回,又会无比懊恼当时自己没有趁着还有精力情欲一鼓作气,种种意淫都可以让我颅内高潮一般。

也因此,在寝室外的公共冲凉房,频繁手淫。

恨不得马上飞奔回家,见到母亲。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