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赐予国姓后,子嗣皆改姓。诏书里封王的是韩信的长子。
这么多年过去,韩信早就明白大汉不会允许异姓王存在。即使自己改姓,也不能更改大汉国策,所以封王的只会是自己的儿子。
若自己要封王,要等死后追封了。
不过盈儿还是太气人了,怎么能让儿子的爵位比父亲高呢?
“那我和良人岂不是同姓氏了!”楚翁主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同姓不婚啊!
“先娶妻,再赐国姓,不算在‘同姓不婚’中。”刘盈竖起大拇指指着自己,“大汉最厉害的大儒,我说的!”
楚翁主哭笑不得。
行吧,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陛下在还是太子的时候,他也说什么就是什么,朝堂中人反对也没用。
刘盈不仅给韩信和楚翁主的长子封了王,女儿也破格封了翁主。
再过几年,等韩信和楚翁主的次子稍长几岁,刘盈便会先给他们的次子封关内侯。等韩信去世,再继承“淮阴侯”这个彻侯之位。
这些事刘邦本可以做,但即使刘盈不需要给韩信施恩,兄弟三人商议后,还是要走一走施恩这个流程,好敲打其他人,让其他人早日习惯刘盈已经是皇帝。
连淮阴侯韩信都对刘盈恭恭敬敬,谁还敢对刘盈嚣张?和淮阴侯比功劳试试?
雍齿私下和王陵吐槽:“何须和淮阴侯比,他们和陛下比功劳试试?”
王陵拈须赞同。
韩信出镇北疆,曹窋镇守西域,南方也很安静,刘盈再无后顾之忧,可大刀阔斧改革内政。
刘盈首先重新清丈田地,勒令地方做好分田之事,打压强占民田的地方豪强。
刘邦宽厚,刘盈却爱任用酷吏,乃是大汉肆意任用酷吏的第一人,深为后世王朝一些道德之士诟病。
同时,刘盈收回地方上的铸币权,发行新的货币。
旧的货币目前仍旧可以以称重的形式流通。刘盈给了三年的期限,五年后所有旧货币正式废止。
在税收上,刘盈一边进一步降低田赋税率,简化了人头税。
大汉的人头税也是承袭秦制,分“口赋”和“算赋”。“口赋”又叫扣钱,是向七岁到十四岁未成丁孩童征收的儿童税,征收的税钱直接进入皇帝内库;“算赋”即成丁钱,庶民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都要交钱,这些钱进入国库。
刘盈为鼓励人口增长,直接取消了“口赋”。
那内库和国库减少的钱从哪补?那自然是“盐铁专营”了。
汉武帝的“官营制度”是“盐铁酒”专营,目的是敛财。汉昭帝“盐铁会议”之后,“盐铁官营”没有废止,只是改革得更温和了一些,更适合王朝长期征收。
后世王朝多沿用汉昭帝后的“官营”制度,即取消酒类专营,征收冶铁专项税,和食盐民造官营制度。
隋唐曾废除盐官营,让盐和铁一样,实行专项税征收制度。
不过后世王朝证明,盐这项收益是王朝最容易掌握的稳定收入,绝不可丢。而且在王朝和平时期,一个德才兼备的帝王,还能通过食盐专营平息物价,和开粮仓放低价粮一样。
刘盈当然自认为德才兼备的帝王,他能掌控专营制度。
此刻外敌未平,刘盈只放弃了酒类专营,盐铁都由官府经营。
民间怨声载道。
“庶民不可能怨声载道,怨声载道是原本经营盐铁和可以私铸货币的豪强富商。”刘盈教导刘恒,“身为皇帝,你要分清每一种声音背后的利益群体。”
小刘恒皱眉头:“阿父,你的话好难懂。”
刘盈笑着把儿子抱起来抛了抛:“多听多看,你就懂了。”
小刘恒很无奈。阿父为什么总喜欢把我抛起来?我一点都不喜欢飞飞。
刘盈敛财的政策,很快引起了民间动荡。
不过刘盈凶名在外,又提前布置了酷吏监视天下,这点动荡很快压下。
在士人心中积攒不满的时候,刘盈接下来的诏令安抚了他们。
刘盈不仅完全废除了挟书律,还在各郡县开办官方书院,并在书院所属的书店贩卖各种书籍,从诸子百家到民间技艺,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