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木兰竹 > 第193章 留侯后人始扬名VIP(第3页)

第193章 留侯后人始扬名VIP(第3页)

“你、你……”刘焉拍了拍胸脯,终于说出话来,“不对,不对,太子已经死于董贼的毒杀。难道、难道……你真的姓张?你年岁何几?”

原来刘焉说的是汉少帝刘辩这个“太子”啊。

汉少帝刘辩是汉灵帝的太子,十七岁继位。刘焉身为汉灵帝亲近的宗室大臣,又有学识,应该时常入宫为太子刘辩讲学,或许与刘辩较为熟悉。

又不是同母兄弟,难道刘辩和我长得像?

屁,肯定是刘焉年老眼花。刘肥和我长得就一点也不像!我比刘肥英俊多了!

刘盈道:“我确实姓张,乃留侯后人,今年十八岁。”

刘盈今年才十三岁,但他说自己十八岁,看那个头,没人会认为他未满十八。

刘诞已经回过神,忙将父亲搀扶住,并让刘盈起身。

刘盈站起来后,刘诞先松了口气。

十八岁啊,那这位和先帝长相有些相似的青年,应该不是死不见尸的先帝。

刘焉算了算汉少帝刘辩的年龄,也长舒了一口气。

刘辩如果活到现在,也不过二十一周岁,断不可能三岁就有儿子。

只是来者眉目间和刘辩的相似,还是让刘焉有点忐忑。

刘焉在后世不能和汉末枭雄坐一桌,因为他“小富即安”,虽早早在大汉还未完全颓败时就谋划割据一番,却没有称霸的野心,有些软弱。

这一点软弱,让他虽在背叛汉灵帝时没有丝毫犹豫,但在听闻汉少帝和汉哀帝皆惨死时,也有些许愧疚和不安。

当得知刘盈确实不是自己认识的人,只是碰巧长相相似时,刘焉对刘盈竟生出了些好感。

他精神都好了不少,说话都流利了,细细询问刘盈的经历。

刘盈描述自己是在董卓之乱时从长安逃出,带着家中部曲辗转多地,才来到汉中投奔族亲。刘焉对刘盈曾经经历的苦难表示了同情。

留侯后人虽在西汉便被打压,但后人也在汉昭帝时诏复家,其官宦之位一直延续到东汉。

汉光武帝对前汉的勋贵官宦后人相当宽厚。

再加上西汉勋贵积攒了几百年的家世,到了东汉少说也是个豪强世家,在东汉做官轻而易举。

刘盈表现出的学识和气度,很明显是从小经历了良好的教育。

米贼张修和张鲁虽也是地方豪强,从小读了不少书,但气质和刘盈一看就不同。

刘盈以武将的身份来见刘焉,举手投足却有着一股子儒家弟子的板正,换成一身儒衫也不违和。

刘焉考校了刘盈几句儒家典籍。刘盈对孔孟荀之道很是了解,但对董圣人的了解却不多,只了解一些皮毛。

官宦之家教导子弟学儒,正是从古学到新。以刘盈被迫离家的年龄,该学的内容也正好对得上。

刘焉立刻就认可了刘盈那留侯后人的身份。刘诞也再不怀疑刘盈和汉哀帝是否有关系。

众所周知,汉哀帝被董卓关押的时候被吓成了痴呆,纵然公卿有心教导他,但他从未听过公卿授课。

汉哀帝当皇帝时才九岁,九岁前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如“张盈”般博学多才。

贵族子弟总是会对同一阶层的人更有好感,刘诞瞬间就想和刘盈为友。

刘焉也是如此想。

张鲁和张修都有狼子野心,他不信任这二人。“张盈”虽是二人的族侄,但身为贵族子弟,不一定和这两人真的关系有多密切,或许能被自己拉拢过来。

刘焉便让人把忙碌的长子叫来,设宴宽待刘盈。

他还悄悄派人训斥刘璋,责怪刘璋竟然得罪人。

虽然刘焉将权力交给刘范,但对幼子还是疼爱的。幼子去招揽刘盈,也是他默许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