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木兰竹 > 第191章 隔壁那人大不孝VIP(第5页)

第191章 隔壁那人大不孝VIP(第5页)

曹参传记中,“萧规曹随”的典故,就是汉惠帝不满曹参怠政,让曹参支棱些。

汉惠帝都能不满曹参怠政了,显然他自己肯定比曹参勤政。

后来考古发现了汉惠帝时期和高后时期的律令,也能显示出两人执政理念的不同。高后走的仍旧是黄老路线,而且明显对女性的经济地位有关注。而汉惠帝走的是明显的儒家路线,对女性单独制定的律令最重要的一条是女子十五不嫁,交五倍的人头税。

汉惠帝执政理念和吕后不同,试图杀吕后的宠臣,惩罚吕氏外戚,吕后都支持汉惠帝。

汉惠帝执政期间,宗室、外戚、勋贵的三角关系很稳固,三方都没有僭越之举。

刘盈对刘邦絮絮叨叨。

刘邦第一次完全听完了另一个刘盈的事。

他笑话另一个汉高祖:“那家伙眼神不好,居然没看出太子骨子里也是个冷漠的人,可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柔软。不过娥姁仍旧很善良。”

刘盈翻白眼。我都说吕后做人彘、人肉酱和用竹签戳死人了,你还说她善良。阿父你的眼神也真的很不好。

刘邦道:“这么说,后世说他对不起父母,倒也不算了。”

刘盈却摇头:“不,挖掘出他的真正面目后才发现,他比史书记载的更不孝。”

刘邦疑惑:“为何?”

刘盈讥笑:“原本后世人都以为他是在强势的父母下被压迫的小可怜。童年的阴影会伴随人的一生,他只是被吓坏了,抑郁了。就算后来抑郁而终,那也是汉高祖和高后夫妻两人自找的。”

邦雉自己吓坏的孩子,孩子真的被吓死了,邦雉自己受着。

就算有人鄙夷汉惠帝,也会提一句,这家伙悲剧的根源还是在强势的父母。

可事实不是这样。

强势的父母没有让汉惠帝变得懦弱,吕雉最初的逼迫也没有让汉惠帝和母亲决裂,即使汉惠帝在刘邦那里表现不好但他其实才华还是够当守成之君。

可怜的吕后,在汉惠帝刚当皇帝时还手段激烈,很明显是在和小皇帝争夺主导权。

可在汉惠帝亲政的时候,吕后已经收手,只帮汉惠帝照顾孩子,任由儿子施展抱负。

她竟然收起了野心,重新退回了母亲的身份,可能是心底的不安被汉惠帝踩在刘邦牌位头上日日跑来给她请安的行为给治愈了。

然后,哈,这时候,汉惠帝死于纵欲过度。

傻逼汉惠帝死于管不住腰间那二两肉,自己死了,鲁元公主同年估计过于悲伤跟着去了。

吕后再次变得一无所有。疤痕被撕开,还砍了狠狠一刀。

那还不如吕后从始至终都是那个冷酷的人呢。

刘盈不信,不会有人反复警告汉惠帝过于沉迷美色,身体已经撑不住了。

这男女不忌的家伙,在死前还在挑选美貌小郎中,就算御医的警告都不能阻止他好色。

于是他因好色而亡,引发了后续一连串的悲剧。

大汉差点因为他的好色而亡而动荡,吕家全族因为他的好色而亡而覆灭,弟弟以及他自己的子孙都因为他的好色而亡而被杀。

若没有吕后,若没有无人关注但居然很有为帝天赋的汉文帝,大汉恐怕会因为他的好色早逝成为短命王朝。

童年阴影让汉惠帝当不了一个好皇帝还能辩解一句情有可原,但因为好色差点让天下重新陷入战乱,让汉高祖差点死不瞑目,让汉高后被灭全族,这就纯粹是汉惠帝自己的罪。

还有哪一位不孝子,能比汉惠帝更不孝?

真实的汉惠帝,可比后世人印象中的那位抑郁而亡的可怜虫皇帝更恶心,也更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不孝之人。

“你说是吧?阿父?”刘盈问道。

刘邦犹豫了一下,问道:“你真的不是用那个汉惠帝来骂乃公不戒酒?”

刘盈眨了眨眼。他没这么想,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