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木兰竹 > 第4章 卖酒达人刘老三(第6页)

第4章 卖酒达人刘老三(第6页)

“刘邦和张良一起骑马逃跑,并定下下邑之谋”是张良的后人告诉太史公的,好的,《留后世家》已经记下;

项羽是高祖敌人,那么《项羽本纪》就写高祖丢孩子;

《高祖本纪》当然就选择高祖没丢孩子的版本来记载。

我看得差点笑死,一本《史记》看出了笑话书的效果哈哈哈哈哈。

2、

现在考古证明,最早的纸在战国就出现了。东汉是改良纸。

3、

曹氏是卖酒的寡妇,和刘邦私通,是影视剧二创。曹氏记载不多,只知道吕后嫁给刘邦前和刘邦一同生活,并育有一子,在大汉建立前去世。大概率是曹参族亲(肯定不是近亲,近亲就是妻了)。

前几本小说科普过,古代不是所有人都能纳“妾”。这个妾,指合法的妾。

《论语》有解释,“士大夫以上,则有妻媵;庶人无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虽单,亦通谓之匹夫匹妇。”

根据蔡邕注释,秦汉时期的妻妾制度是“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所以曹氏是外室,不是刘邦不给她名份,是刘邦没资格纳妾。

如刘邦这样的人很常见,以富商为例,身上没有爵位,那么他肯定无妾,但有很多歌姬女奴。

这个规定一直持续到明代。庶人“必年四十以上无子,方许奏选一妾”,否则再有钱也不能有妾。直到清代,这个规定才放开,妾随便纳。

但这不能说清代以前妻妾制度更好。因为庶人不能有合法的妾室,但不限制睡多少女人,生下的儿女也能入族谱,庶子庶女是家中小主人,其生母为卑贱奴仆的事很常见。只是说清代以前,家中随便睡丫鬟歌姬不给名份,清代之后有些丫鬟歌姬得宠了可以赚个姨娘名份,不至于继续被人当奴仆而已。

至于妾同买卖……事实上妻妾都通买卖,妾的地位确实比妻低,但妻的地位也没高到哪去。

还是那句话,别穿越。

4、

如果有看官对《史记》感兴趣,建议买中华书局版本的《史记》自己翻看。

B站抖音等媒体上一些教授对《史记》的讲解大多都有……嗯,我怀疑他们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曲解。

我举个例子。

某大学教授的讲解《史记》课程,“廷中吏无所不狎侮”中的“狎侮”,他翻译成“侮辱”??

这一句前面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那么接下来这句应该是进一步解释高祖的豁达之风,怎么变成侮辱同僚?

后来书到了查翻译,发现“狎侮”是态度轻慢的戏弄、开玩笑的意思。哦,原来高祖是和同僚嘻哈打闹啊。

还有,“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他把“酒雠数倍”翻译成刘邦欠账,酒肆不给他赊酒了,刘邦就诓骗他们,用数倍的价格赊酒。

我再次看得一头雾水。刘邦打高于酒价的欠条赊酒,所以酒家感动得不收债了?这逻辑不通啊。

自己啃翻译,哦,原来是高祖每次去喝酒,酒家的生意就会变得很好,卖出数倍的酒,于是每到年底就不收债了,白请刘邦喝酒。

扶额。

以前我有刻板印象,太史公笔下《高祖本纪》的刘邦是个地痞流氓。现在细读《史记》,太史公笔下《高祖本纪》虽然神神叨叨的事有点多,但痞气还在,但高祖风范也确实能看出来的。

想想某些史学家夸项羽有贵族精神,刘邦胜利是中华贵族精神的失落,地痞流氓的成功,造成了我国精神劣化巴拉巴拉,路人听多了,误解刘邦当汉高祖是走了狗屎运,也难怪了。

虽然刘邦私德不修绝对不是个好人,但邦子社会老大哥气质那就是领导力妥妥的,怪不得从唐太宗到近代伟人对刘邦的评价都极高。

现在我看刘邦,不是地痞流氓,是社会老大哥,很有那种“你的西瓜保熟吗”的气质(点头)。

想想这个场景,刘邦从夏侯婴驾的车上走下来,身旁左樊哙右曹参,身后是文质彬彬的萧何扶了扶金丝眼镜。

“给过你机会你不中用。”“什么叫犯法啊?”

这“长者之风”“高祖风范”的感觉是不是一下子就上来了!(被邦子哥一剑鞘抽飞。)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