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并不知道大臣们退缩了,现在貌似皇帝处于下风,但皇帝估计憋着大招呢。
他们间接弄死了皇帝两个儿子,虽然这种争斗也难分对错,但皇帝又不是没了生育能力,等皇帝再生出儿子,这孩子还小,大臣们也拽不到手里,得罪皇帝有什么好处?
京城现在的气氛波谲云诡,泥沙俱下。
范温雅却安安稳稳过日子,只要不在乎不care,那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能说范温雅对逸王之子当皇帝没有一点念想,普通人都会想一下彩票中将呢,但范温雅肯定不痴迷。
因为孩子不是她生的,没有血缘羁绊,范温雅不会为了这小子当皇帝,自己就出尽手段绞尽脑汁。
还有,就算这小子当了太子,范温雅算什么?
皇帝是只过继孩子的,那么范温雅还是逸王妃,她折腾这些就是为了给逸王的儿子当嫁衣,她疯了啊?
没收益就没动力,范温雅根本不急。
范温雅给逸王之子灌输的就全是高风亮节,温良恭俭让。
也有人来试探的,范温雅一律赶走,鼓动的略过分些的,范温雅还会让人打一顿扔出去。
于是大家也都把逸王府排除在外了。
你自己都不上进,别人也不可能把你拎出来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啊。
逸王府在所有藩王里又成了一股清流。
也有人会打趣逸王之子,说的就是因为这孩子不是范温雅的亲子,所以逸王妃才这样佛系,看看别的有子的王妃,哪个不是铆足了劲的。
这话不差,但这又如何,个人立场不同,选择自然也不一样。
范温雅早早自动把逸王府剔出了竞争,皇帝反而对逸王府非常和蔼,隔三差五都有赏赐。
皇帝还知道了范温雅和下人的对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沂州。”
下人笑道,“王妃这么急着回去干吗,可能咱们小王爷也有福分呢?”
范温雅道,“别发痴,慎儿是王府独苗,他若走了王府怎么办,不行,我得请旨早些回去,京里头太乱了!”
皇帝笑着摇头,没有那些龌龊心思的藩王都是好藩王。
同样的,没有这些心思的王妃,也是好王妃。
皇帝当然不会允许范温雅早走,他虽然不会对付逸王府,但其他人,那些觊觎他位置的藩王,那些害死他儿子的大臣,他可都看着记着呢。
范温雅在嫁给孟振山的时候也了解过一些这个皇帝的性子,反正称不上宽大仁慈。
既然不能走,那就关了门过日子,除了皇帝派来的探子,其他人一概不知道逸王府的情况。
皇帝的探子是谁范温雅都知道,因为范温雅用人有自己的习惯,且都调理的同步了,如今这王府里有些下人不和她同步,又不能退掉,因为是宫里送来的,那她当然就知道了。
于是范温雅就吩咐了大管事和花春生,这些人不管他们,也绝不能动他们。
反正逸王府一片坦荡,随你们打探。
然后皇帝看情报,其他王府都是今儿接待了谁,明儿送了谁家礼物,某王爷和哪个大臣相谈甚欢,还有密谈的。
只逸王府,天天都是王妃折腾了什么吃的,王妃在打一种新奇的牌,王妃在熬一种呛人的调料等等鸡毛蒜皮的事。
原本皇帝对这种事肯定没兴趣,但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不要误会,不是皇帝对范温雅产生了什么男女之情,没有。
皇帝只是看到了一种他以前不了解,也接触不到的生活。
范温雅每天都过的非常富有生活气息。
高门贵女,便是后妃们,一天都是怎么过的?
闺阁小姐们没得说,做针线,和小姐妹说说话,攀比一下服装首饰,偷偷评论一下外头的公子们,年纪大的跟着母亲学管家,再大一点要备嫁。
就算有些女孩子文采好,也不能流传出去,女子贞静为要,只有秦楼楚馆才会传才女的美名,以供男人赏玩。
大家小姐传这种名声不好听。
已婚妇人的生活就更简单了,照顾公婆丈夫,料理家事,生育孩子,照顾孩子和丈夫的妾以及庶子,亲戚走动送礼,基本全了。
能无所事事只享受的只有各家老太太老夫人,那些老封君老祖宗,她们就能不管事只享乐,但享乐也就是抹抹牌,听听戏,偶尔出门打醮拜佛,和小辈或是亲戚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