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我家娘子打江山免费阅读 > 110120(第23页)

110120(第23页)

谢宏回来后,不知怎么想的,一直也没给杨姨娘扶正。之前听说谢让要登基做皇帝了,老王氏竟然又嫌弃杨姨娘出身太低,打算给谢宏另娶一个“太上皇后”,还得要人家高门大户年轻貌美的嫡小姐。

谢凤宁得知这些事情的时候,真是从心底里叹息一句:哥嫂英明。

若是以前,谢宏要把杨姨娘扶正兄妹两个也懒得管,都随他,不过现在恐怕不行了。

谢凤宁说道:“杨姨娘伺候父亲这么多年,回头我会多送她一些赏赐,不过父亲心中有数,若是您现在再扶正杨姨娘,那她就是我们正经的继母,这原本也没什么,可是女儿就说的直白点,等她百年之后,二哥少不得又得千里迢迢赶回来奔丧守孝,父母丁忧三年。”

“没有,为父没打算扶正她。”谢宏立刻摇头道,“为父虽说半世糊涂,可跟你母亲当初夫妻感情甚笃,已经有愧于她了,你们兄妹如今的身份也摆在这儿,我哪能再扶正一个。”

“父亲明白就好。”谢凤宁点头笑道,“不论名分如何,杨姨娘也都是您这伯府的女主人,她尽心伺候您这些年,我们自会善待她。还有谢询,等他孝期过了,二哥有打算带他回京读书,燕真年纪还小,就留在您身边承欢膝下吧。”

老王氏下葬之后,谢让把谢仲请了来,跟他交代了一些事情。谢氏宗族原有族田两百亩,是他的祖父谢信给族里的,在这个基础上,谢让又给置办了四百亩良田,并进行了划分。族田两百亩,算作族中救助贫弱的福利,祭田两百亩,出息用来祭祀、修缮祖坟,学田两百亩,出息专用来兴办族学、资助族中子弟读书。

同时谢让也特意说明,这四百亩田地,是他和叶云岫私人出资。

算是他们苦心给谢氏族人准备的福荫了。至于其他的,有饭吃,有书读,就已经先人一步了,各凭本事,各人的造化,任何人也不要再来他这里开口。同时也请宗族管束族人,修订族规,杜绝不肖子孙。

老王氏的丧事过后,谢让就准备赶回京城,临走时特意把谢询叫了来。

十七岁的少年已经跟他差不多高了,长身而立,问道:“兄长,听说朝廷明年要开科取士,真的吗?”

“是的。”谢让点头,这事还是他定下的,朝廷要用人,今年是来不及了,只能明年。

谢询腼腆笑道:“我明年也想试试。我若考上了,就能正大光明为陛下和兄长效力了。若考不上……”

“那为兄就再等你两年。”谢让叹气说道,“你明年还不能参加科举,春闱就开始了,你还在孝期。”

谢询沮丧了一下。老王氏这一死,耽误的可不光是凤宁的婚事。凤宁和谢询等人都要守孝一年,若不是皇帝还可以下旨夺情,谢让也得老老实实在白石镇丁忧守孝。

谢让笑着拍拍他:“不过眼下朝廷用人之际,不必隔三年,后年或者大后年,朝廷还要开科举的。”

谢询眼睛一亮,连忙说道:“那兄长就再等我两年,我一定会努力读书的。”

“嗯,有志气就好。”谢让问道,“等你守孝期满,可愿意去京城读书备考?”

谢询摇头道:“兄长事忙,不必再分心管我,我想留在陵州专心读书。”

谢让不禁欣慰。这是否就叫歹竹出好笋,在一众谢家人里头,他这个庶弟也算是难得了。

按礼制,谢凤宁也要留下来守孝,不过叶云岫没打算让她呆在陵州一年,等过一阵子,三两个月吧,她便打算用外公要人伺候尽孝的借口把凤宁召回京城。

谢让安顿好凤宁,匆匆赶回京城。

他离京一个月,说不担心是假的。朝堂复杂,叶云岫毕竟之前没怎么管过朝政,她的性情可吃不得半点委屈。

结果谢让回来才发现,女皇陛下和满朝文武……都很想他。

叶云岫想他一点都不掺假,谢让一走一个月,朝政都落到她身上了,尤其一开始一些朝臣有心试探,朝政事务似乎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并且由于她刚接手不熟练,肯定忙,累死人了。

叶云岫都后悔放谢让回去奔丧了,她宁愿每天起五更去练兵,也不想天不亮起来上朝。

皇帝忙,那臣子要是闲着像什么话,所以这一个月来,朝臣们的日子也别想好过。这位女皇不按路数出牌,朝臣想拿捏她,那就别怪她折腾回去,哪怕是最清闲的翰林院,这一个月来也被折腾的够呛,三更灯火五更鸡,日日加班,干什么?写材料啊。

这可也不能怪叶云岫,她不熟悉政事,以前不当皇帝她也根本不关心这些,那她为了尽快熟悉起来,她就需要了解掌握许多东西。你翰林院不是相当于书记处吗,都别闲着了,朕需要近十年来各道各州的纳粮、税赋数据、京城近五年的粮价变化,都给我画成走势图,三日内送来。

不知道?不知道该去哪个部门查赶紧去查,不会画图表就赶紧去学,不然朕要你们这翰林院干什么!听你们吟诗作画治国吗?案牍文书、账册统计都这么费劲,你们翰林院不都是饱读诗书的进士出身、天下学魁吗。

可怜翰林院曾经是最清闲的地方,闲得整天无病呻吟。

户部,你也别看热闹了,朕要近十年来人口数据,也做成图表,男女、各年龄段分开统计,三日内送来。三日拿不出来?那你户部每年的四表,籍表、丁表怎么管的?你们户部没干活吗?

工部,你怎么又要钱修河工?你们每年都跟朝廷要钱治理黄淮,为什么黄淮还总是闹洪灾?去分析一下域内各州县河工花钱、徭役、受灾情况,做个对比,注明时任地方官是谁,两日内送过来。

一个月下来,满朝文武数着手指头过日子,摄政王怎么还没回来,摄政王还有几天回来啊,望眼欲穿。

到底谁说女皇不懂朝政的,不光懂,还格外刁钻,她要求还高,节奏也快,五日能干完的事情她要你三日之内就得给她。

她是皇帝,你也没法跟她讲理,关键是你还不能敷衍她,她要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辛苦忙碌三日算出来的账目数据,女皇陛下一盏茶工夫翻完了,顺便再给你指出个错误,黑眸淡淡瞥你一眼,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

朝臣们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摄政王殿下虽说处理朝政也一样的严谨勤勉,可好歹摄政王殿下性情宽和,还能容你缓一缓不是。

结果谢让回来以后就发现,短短一月,整个朝堂,风格似乎有了不小的变化,变得……务实了起来。

奏折短了,女皇下令必须要在五百字之内把事情表述清楚,别浪费她时间。女皇惜字如金,朝堂上说废话的少了,朝臣们就连走路都快了些。不快不行,手上的事情女皇陛下还催着要呢。满朝文武再也不想听到女皇那句“尔等无用”了。

不仅如此,谢让回来发现,叶云岫居然在练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