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道:“若朕猜想的不错,等李孝慈返家后,必然会与李道彦哭诉,今日朝廷审判的不公。”
“而以李道彦的才思,不难发现你供词中的含糊。”
“细细询问下,也必然能发现——其实百骑的供词有明显疏漏,倭国使节身上致死伤,并不来自横刀,而是腰间软剑!”
“再加上你今日持金装锏上殿,叔宝剑履上殿的殊荣却不为外人所知。所以,李道彦定会以‘百骑私改供词’、‘僭越礼制’等罪名状告与你。”
“而朕希望,你能按捺住反击动作,先行入局,好让朕借机。。。清理清理那些朝廷上的芥藓之疾!”
对此,李斯文长久默然。
听这意思。。。李二陛下是想对那些,趴在大唐背后吸血的寄生虫下刀了?
前朝遗老,建成旧部,亦或是五姓七望,各方豪族。。。
细细数来,朝廷上看似安稳,但实则,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只是暂时蛰伏于皇帝圣威。
这也导致李二陛下的一言一行,只能大对特对。
但凡犯丁点儿错,这些蛰伏已久的不臣便会揭竿而起,将这个雄韬武略的明君拉下大宝。
再随便挑个傀儡皇帝,让大唐再次成为南北朝时期,各家家族繁荣兴盛的温床。
而英明神武如李二陛下,也自然清楚的知道这些世家的居心叵测。
之所以不用军队暴力碾碎这些绊脚石,也只是怕开了这个坏头,使得这些门阀世家人人自危,越闹越凶。
最后被逼无奈的皇帝,必然会大开杀戒,杀的人头滚滚,砍得来之不易的盛世,中道崩殂!
而李斯文也渐渐明悟了这点。
让长孙家大伤元气的钢铁赔款,相当于白送的活字印刷,乃至精盐等各种暴利生意,笼络人心的煤炭生意,帮李承乾坐稳储君之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以说,自他穿越以来所做的桩桩事件,或是人为的,或是恰逢其会,都在帮助李二陛下文治武功,逐步消除朝廷中的隐患。
也正是得益于此,无论自己怎么惹是生非,如何给皇帝添麻烦。。。
但只要自己还心念着大唐,对大唐有利,那李二陛下就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适当的给些帮助。
而这次,皇帝选择开诚布公的和自己商议,怕也是积蓄好了力量,准备逐步剜下背后吸血的毒疮。
念及至此,李斯文也不装了,起身阔步而行,大马金刀的盘坐于龙案一旁。
他准备仗着功劳讨价还价,敲个大的竹杠!
在皇帝的注视下,李斯文嬉皮笑脸的说道:
“想让某配合陛下呀,嗯。。。也不会不行。”
“只是某担心,朝廷里一些与某素有嫌隙的官员,会假戏真做趁机暗害于某,到时候某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眼睁睁等死!”
却没想,李二陛下突然嗤笑一声,上下打量着李斯文:
“就凭你在文坛的诗仙之名,还有收拢万千灾民后,被传颂的心怀大爱,普济世人的蓝田公大名。。。
“不说修立生祠,堪比圣人,但这道名声,起码也是个相当好用的护身符,连朕想动你都要再三迟疑的那种。”
“谁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暗害你这个。。。连官位都没有的小屁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