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这么说的话李承乾就不服气了:[时代是进步的,如果我们就是那个大唐,距离二十一世纪可能还有几百几千年的时间,变化当然很大了!二十一世纪跟三十世纪的差别不是也很大吗?只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唐怎么不算强盛呢?]系统无话可说。李承乾越想越是,又追问道:[你有华国大唐的资料吗?][没有,古地球的文史资料损坏太严重,二十一世纪前的历史只有廖廖一点记载,精细到华国和大唐就更少了。]李承乾:[诗词文章呢?里面会不会有相关记载,地名人名之类的,如果能对应上,咱们就能确定了。]系统:[流传下来的诗词文章也很少,只有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才留下星点记录,能查到的可能比较小,宿主最好不要抱希望。]李承乾:[那山川河流……]说到这个李承乾沉默了,因为他想起系统里没有地理课。他们是有地理课这个概念的,但是给他准备的课程里没有。也就是说,三十世纪的人应该不知道古地球的地理。想到七十八郎多次提到的大动乱,他眼睛微微瞪大:[该不会山川河流也毁了吧?]那该是多大的灾难啊!不知道是不是李承乾的错觉,系统似乎发出了一声叹息,它说:[是的,在自然灾害下,山塌地陷,河流改道,现在古地球的山川河流跟从前已经大为不同了。我们本来打算到了二十一世纪再加载这里的地理课,没想到系统出了故障。]李承乾沉默片刻,问道:[如果你能联系到三十世纪,是不是就能确定我们在不在二十一世纪了?][是的,博士可以为我们定位。]系统说,[可能她现在就知道我们的位置,只是无法告知我们。][那怎么才能联系上那边呢?我能做些什么?]系统:[我不知道哪里出了故障,所以不知道怎么才能好,不过宿主可以多赚、多花积分,这样我就能升级了。升级过程中系统会自动修复,升级成功还会有新功能,说不定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宿主花积分系统也能得到能量这件事李承乾是早就知道的,他也的确积攒了一笔不小的积分,或许花掉之后系统就可以升级。但想到心心念念的核弹图纸,李承乾还是打消了这个打算。还是努力赚积分吧!赚积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李承乾乍然接手大部分政务,现在还在学习和适应阶段,李世民又有打仗的打算,战前准备也是一大堆事,少不得李承乾协助,以后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根本没有精力搞别的。李承乾想了想,把李泰和李恪提溜出来干活了。李世民欲言又止。在他的那个梦里,李泰被宠得心大了,居然想和承乾争夺储位,承乾会走到状若疯魔那一步,少不了李泰给他的压力。李世民不希望现实中也是如此,按照他原本的打算,平时只让李泰修修书就可以了,不给他真正的权利,等到大婚后就打发到封地去,免得再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没想到他没让李泰参政,承乾倒是把人提溜出来了。李世民沉吟许久,还是什么都没说。这是李承乾自己的用人之道,他还是不要插手为好。况且现实中的李泰与梦中的李泰不同,现实中的李泰对承乾尊重又敬仰,未必会生出什么不好的心思。若有变故,他也可以趁机看看李承乾的手腕和李泰的心性。李世民冷静地想着,完全没觉得拿李泰当做李承乾的磨刀石有什么不对,纵然那也是他颇为喜爱的儿子。但他也没打算将李泰玩坏,所以让人盯着对方的情况,免得闹得过分不好收场。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召集自己的心腹,向他们透露了打仗的打算。本以为会有很多人反对,李世民甚至做好了舌战群儒的准备,没想到众臣听了只是一愣,然后就开始商量出征的战略战术。李世民:“??”这发展是不是不太对?如今大唐边境平稳,属国对他们恭顺有加,根本没有出兵的理由,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臣子们难道不劝阻他吗?虽然劝了他也不会听。李世民却不知道,在场之人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一天。李世民固然有治国理政之才,但他天性好战,崇尚征伐,不可能一直守着大唐领土做一位“守成之君”。虽然以大唐的腾飞速度,实在不能用“守成”来评价。不管怎么样,了解李世民的人都知道他迟早会向其他国家动手,能忍到现在已经超出众人预料了。至于理由么……向来开疆扩土都是帝王功劳簿上最重要的一笔,这么大的利益摆在面前,哪还需要那么多理由?自然了,明面上的理由还是要找一个的,这背弃盟约的锅他们大唐不背。房玄龄:“这些年我们待属国亲善,只是升米养恩,石米养仇,臣只怕他们的心也大了,许是对我们多有不满呢。”众人嘴角抽了抽,比起前隋和李渊,李世民对待属国绝对算不上亲善,实在说不上石米养仇。不过大家都明白了房玄龄的意思,是属国对大唐不满,主动挑衅在先,他们不得已只能还击。至于属国不敢挑衅大唐,这事其实也不难办。大唐对东突厥之战已经过去好几年,许多人恐怕已经忘记了当初的恐惧,这几年属国在大唐待遇实在不高,他们明面上不敢说什么,心里恐怕多有怨言。这就足够发挥了,稍微挑唆一二,不愁抓不住他们的把柄。杜如晦道:“我们在属国有探子,还可以收买几个属国高官,让他们挑拨国王做些逾矩之事。”“最好多来几次,一次两次我们不计较,这是上朝大度,但他们屡次挑衅,就不能怪我们教训一二了。”长孙无忌补充道。至于一不小心就把对方灭国了?——那自然是因为他们太弱小,不是大唐有心的。当然也不能全用同一招,这也太刻意了,不过想要找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不算很难,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制定一系列方法,势必要把这口锅扣到属国头上。没有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其实没有那么在乎名声,即便没有合适的出兵理由也不要紧,反正只要打赢了,青史自然会记下他的功绩。就像汉武帝,世人只记得他开疆扩土征伐四方的功劳,谁还管他出兵的理由是什么?但名声好一点当然更好啦!李世民只是有些感慨,梦中的属国不太安分,根本不用费心找出兵的理由,没想到了现实中倒成了第一道坎。这日之后大唐就进入战前准备阶段,李世民把大部分政务扔给李承乾处理,自己则日日召集心腹商讨战略战术。粮草军备有条不紊地筹备,针对属国的种种计划也开始施行。经过大臣和探子不断努力,此后数月属国状况频生,他们不敢真对大唐做什么,但可以口出怨言、刁难唐朝来的商人、与别的属国产生摩擦等等。大唐的战前准备并没有令属国提起警惕,都以为这是针对吐蕃的,他们可是依附大唐的,能有什么危险?探子甚至查出有小国私下与吐蕃接触,想要当个墙头草。——高昌。李世民得到这个消息并不意外,贞观六年,焉耆向大唐请求重开古丝绸之路“大碛道”,李世民答应了。对大唐来说,重开大碛道不止是多一条路,更方便他们扩展西域势力,经营和控制丝绸之路。但高昌就不乐意了,高昌是原有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靠着这份地理便利敛财无数,日子过得滋润富足。但大碛道一开,同处丝绸之路中段,相距不远的焉耆和高昌就成了并立的两站,商队可以从二者中选择一个作为落脚点,高昌失去独特性,利益受到极大损失。因此高昌与焉耆多次摩擦,渐渐成为死敌,高昌对大唐也心生怨怼。在李世民的梦中,几年后高昌联合西突厥劫掠大唐的伊吾郡,挑拨薛陀延和唐朝的关系,阻止西域各国向唐朝进贡,最终被忍无可忍的大唐所灭。没想到现实中他们找上了吐蕃。李世民并没有被背叛的气愤,他可以理解高昌王的心情,依附的主国不保护他的财产,的确很难想得开。但李世民也很理直气壮,他只是高昌的主国,又不是他爹!高昌有钱,却没有守护钱财的武力,要不是投靠大唐,早就不知道被哪个国家灭了,只是将他们的财路分走一半而已,有什么不对吗?是非对错多说无益,既然到了这一步,打就完了!也省得他们还要想办法找高昌的茬。这几个月还发生了一些事,主要就是几位皇子皇女的婚事。三皇子李恪、四皇子李泰、三公主李惠、四公主李舒陆续成婚。是的,三公主也成婚了,不过驸马不是王敬直。三公主考虑许久,还与王敬直见了一面,最终还是决定退掉这桩婚事,另外选了一个驸马。这回李世民特意选的通情达理的人家,免得再闹出那样的糟心事,不过他其实多虑了,如今大家都知道公主不好惹,没人再敢如王珪那样放肆。三公主其实也不是很在意,还是那句话,以她的身份,只要自己能立起来,根本受不了什么委屈。之所以不和王敬直继续,一是因为双方已经闹成这样,再相处难免尴尬。再也是三公主的傲骨,若闹完之后还是与王敬直成婚,难免叫人轻视。三公主不愿意如此,也不愿意连累姐妹被小看。李世民和李承乾不知道她这些想法,不过也不重要,他们总是支持三公主的。三公主成婚之后,李承乾见王珪反思颇有成效,认错态度诚恳,与李世民商量过后又起用了他,大小也是个人才,不能因为一件错处就将人一竿子打死,只是从前的官职是回不去了。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