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啊?这里是规则怪谈?移鼠怪谈TXT > 第215章 矛盾线索 这也是我们怀疑的地方(第2页)

第215章 矛盾线索 这也是我们怀疑的地方(第2页)

徐佑是越听越感觉微妙,从他和村里人短暂的接触来看,一些普通人的毛病可能是有的,但似乎人都不算太冷漠,跟顾三描述的故事里完全是两种画风。

在村里人眼中的老叔公,也没什么阴森诡异的地方,就是个讨人厌的老糊涂虫。

而且看得出来,村里人对于老叔公的痴呆没有遮掩避讳,更多只是一种对于公共“负担”的轻微不耐烦。这其实就是一种相当坦白无所谓的表态了,不像是守着什么要命密辛的人该有的状态。

徐佑想了想,决定冒点小险,顺着老乡的话谴责两句,话头就一转,问起那间在顾三的版本中颇为敏感的牛棚。

这回更奇怪了。那牛棚的来历在村里居然还挺有名的。

用姑婆的说法,牛棚是老叔公自己捡了废弃的木料搭建的。因为闷不作声拿了人家屋旁“不要”的木头,还引起了几次纠纷和骂街。

问他作什么妖,这老头嗫喏半天,不乐意来一句:“我不住那屋,我自己建。”说得其他人面面相觑,好半天才明白他的糊涂逻辑。

这些年他总往林子跑,村里怕出人命,烦不胜烦地派年轻人把他从林子里带回来。来来回回的大家习惯成自然,打孩子时都能提一嘴。

看来这回是时间久了,他也知道继续这种拉锯战没什么意义,只会讨人嫌。但又不愿意低头丢了面子,多少还是要坚持表达自己的愤懑倔强,才搞了个折中方案,选择自己搭个破牛棚住着。

至于村里给搭的小平房,就“很有骨气”地空置着吃灰。

事情做得实在有病,但至少人是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的,比起一趟趟跑山里还是更安全,也算一劳永逸免得再折腾。

丢了木料的乡亲气也不是、骂也不是,想想只能无奈捏着鼻子算了。

打那以后,也不知牛棚是有什么魔力,老叔公还真就老实住下了,没有再嚷嚷要回后村。

至于无牙骨的事,村民们依然是一问三不知,都面露疑惑。但据说平时给老叔公送肉,他照样吃得欢,也没闲得问有没有多余的骨头。

而且村里是有耕地的,黄牛水牛都有,但从没见过老叔公对着牛发疯上去啃。平时大家有个厨余零碎的,各自倒在田垄里堆肥,好像也没碰见过老叔公去垃圾里拣骨头玩。

信息收集到这个地步,和顾三的故事已经偏出十万八千里,颇有点罗生门的意思(注1)。

如果说顾三的版本里充满凄风苦雨阴森异变,那村民们的版本就太阳光了,可以说是让世界充满爱,主打一个牢骚满腹但依然不放弃不抛弃。

讲到后面,考虑到老叔公的白事毕竟还没结束,哪怕不为尊者讳,也不好老说人家坏话,乡亲们的牢骚也还算有所克制,没什么太难听的话出现。

这都是人之常情,徐佑若有所思,多散了一圈烟和糖果,把人傻钱多的架势做足。这才跟乡亲们告辞,在刚才谈话的人群里找了个话最多的,拉到角落里悄悄给人塞了捆厚钞票。

“我们是搞杂志的,就喜欢这山清水秀、花鸟鱼虫的,城里人爱看。不过吧……我那领导眼界高,一般的山山水水看不上。”

徐佑说起瞎话从来是眼睛都不眨一下,比了个帮帮忙的手势,“出来取材嘛,价钱都好商量。”

那老乡狐疑看他一眼,大概是怀疑他要做什么缺德事。

但数着钱,发现这一摞实实在在都是粉色的面额,心情颇好,人也好说话起来:

“带路逛逛可以啊,小事情。先说好啊,你们只能带点干粮冷食,在山里不要点明火,不安全。

咱们逛归逛,不会进到山里太深。尤其后村的地方毕竟是祖上留下的,也不方便进人。总不能叫你们年轻人随便坏了我们村的规矩。”

徐佑自然是满口应是,心里就道,等进山了到底去哪儿还不是我说了算。除非天上下来个雷公拦着不让我忽悠你。

不过,既然村民们看起来没什么秘密,也没有顾三版本里的凶恶可疑,那他们又是为什么不愿意靠近后村遗址呢?

徐佑压住疑问暂且不提,就跟新鲜出炉的向导约好了第二天早晨出发进山。打算有些事情留到荒郊野岭里,再冲向导好好“请教”。

至于掮客这边:

“我跟村里的小孩们打听了老叔公的事,跟你问来的基本一致,都可以对照上。”

这在情理之中,徐佑没有意外。

但接下来,掮客说出来的话就叫徐佑有点发蒙,“村里确实一直有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女孩儿,名字也对得上号,就叫顾湫行。”

“不过,当年后村大火的时候她没有出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