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话题帖与此前那些项目扑街、资金告急的负面言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粉丝和路人热议。部分网络观点开始松动,至少在舆论层面,《暗潮》不再被视作随时可能烂尾的仓促项目,而是一支认真拍摄、内容扎实的制作团队。
唐夕兴奋地向程今汇报最新数据:“帖子转评赞都在快速上涨,之前那几个热搜负面标签的热度也明显掉了。看样子,大家的态度在慢慢转变——从质疑变成观望,甚至开始有点期待了。”
程今翻看着数据报告,神色依旧冷静:“别松懈。对家可能还会有下一招。我们要趁这波势头,把拍摄进度尽量往前推进。”
她很清楚,这场仗远未结束。但眼下,舆论已有所回暖,也为后续再次融资或谈判新合作方,打开了一个关键的缓冲窗口。
4
傍晚时分,程今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赵敏的助理:“程制片您好,赵总想明天下午来片场看看,如果您方便,她会亲自到访。”
程今微微扬眉,脑中闪过那位此前仅做初步接洽便匆匆离场的女性投资人。如今对方主动提出探班,显然意味着对《暗潮》的关注更进一步。
“当然欢迎。”她干脆回应,“请赵总随时来,我这边全程接待。”
挂断电话后,她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知导演和制片组核心成员。
杨学宁听完欣喜不已:“如果赵总真愿意补上预算缺口,咱们接下来的拍摄节奏就能稳下来。”
程今却并未流露出太多情绪,只语气平淡地提醒:“别太早乐观。资本只看价值。她是否出手,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扛住舆论、能不能证明这片子有票房潜力。她要看的,不只是剧组工作状态,更是我们的后劲。”
导演点点头,语气带着难得的轻松:“你放心,我会让片场那天看起来最像那么回事儿。该有的调度、气氛、效率,一样都不会差。”
5
晚上九点,程今匆匆回到公司,坐在顶楼办公室里翻看一张最新的财务对比表。那是她过去几天悄然布下的信息陷阱。
她故意向不同部门投放几组带有轻微出入的资金数据:
一条“二期投资”数字,只告诉了两位核心骨干;一条“紧急备用金”信息,只透露给财务主管老方;还有几条关于拍摄进度对应资金流的数字,分别分散给几个项目助理。
这一套“虚假口径追踪法”并不复杂,却极具杀伤力。她只需要等,看哪一条数据在外界出现了“意外曝光”。
此刻,她视线定格在其中一行被标注红框的数据——那条仅老方知晓的“备用金”数额,在一家不知名娱乐营销账号的“爆料贴”中出现了惊人一致的金额。
程今将笔划停在那一行数字,眉眼微沉。老方负责剧组大量实际开销,掌握全局支出流向,如果他真的泄密,不论是有心还是受人操控,对剧组而言都如同在心脏埋雷。
她不动声色地合上文件,拿起手机,拨通助理小孙的电话:“明天赵敏来片场,记得让老方也在场,我要他当面汇报资金进度。”
小孙明显一愣,声音小了几分:“……你怀疑他?”
程今语调不疾不徐:“我不怀疑任何人,但我要听到他的解释。”
她挂断电话,靠坐在椅背上,目光沉了几分。若那人真是内鬼,她不会留情。她一向讲情,但在信任面前,从不妥协。再过不到十二个小时,她要亲自揭开这场资本风暴里最隐秘的一角。
6
翌日午后,片场如常忙碌。赵敏在助理陪同下准时抵达。她一踏入拍摄棚,便被眼前的热烈景象吸引。灯光、道具组穿梭来回,演员正在排练枪战戏,导演站在监视器后扯着嗓子喊:“再来一条。”
程今带她绕过嘈杂人群,简单介绍:“现在拍的是主线冲突场,虽然现场有点乱,但每个组都在满负荷运转。”
赵敏微微颔首,目光一寸寸扫过现场,语气淡淡:“看得出来,状态不错。”
这时,沈宴刚拍完一条动作戏,从远处走来,肩上还搭着毛巾,额前汗还未擦净。他正准备回休息区,听到声音抬起头,目光在程今身边的赵敏身上停顿了片刻,脚步便转了个方向。
“程制片。”他走近,朝赵敏略一点头,“您好。”
“这是我们的男主。”程今侧头介绍,“赵总是今天到访的投资代表。”
赵敏目光落在他身上,语气平稳:“沈先生的作品我看过几部,印象不错。”
沈宴笑了一下,没有谦虚也不自夸,只道:“谢谢,戏还在拍,成不成,还得看最后。”
赵敏听了这话,眼神轻轻一挑,像是更认真地打量了他一眼。
“动作戏拍得辛苦吗?”她随口问。
沈宴点头,又摇头:“不轻松,但值得。”
他说得简单,干脆,没有多余的情绪渲染,也没有讨好意味。赵敏没再追问,却在转身前看了程今一眼,像是对整个项目又多了一分信心。
7
随后,程今带赵敏参观道具展示和场景布局,引导她了解整个拍摄的规模与技术难度。走到一处模拟街头的布景前,老方依照程今事先安排赶来,怀里抱着几份财务报表,略显局促地向赵敏做了一番简要汇报。
“目前剧组还有将近两千万的缺口,如果后续要扩充场景,就必须动用备用资金……”他说话时语气谨慎,句子断断续续,甚至有些磕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