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黑白之丘 > 第14章 高山(第1页)

第14章 高山(第1页)

数日后的一个午后,会议室里弥漫着书页翻动的轻响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院系学习会的气氛沉静而专注,墙上的白板写满了潦草的笔记,投影仪投射出一片昏暗的光晕,映照在桌面上。

教授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回荡在空间中,林若曦却有些心不在焉,目光偶尔飘向几排之外的顾言。

他低头整理资料的侧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清晰。

学习会结束后,顾言收拾好笔记本和笔,走到林若曦身边,轻声说:“若曦,我最近在重新研究何藩的《接近的阴影》,有些新的解读角度想和你探讨,有空来工作室聊聊吗?”他的语气温和,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像是在延续前几日车内的试探。

林若曦眼中闪过一丝专业的兴趣,指尖无意识地摩挒着桌角。

作为艺术史副教授,何藩的作品一直是她研究领域内的重要部分。

她脑海中浮现出前几次与顾言的接触——摄影棚里指尖的触碰、风景区车内的亲密,以及几次在他工作室的讨论——复杂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试图保持距离,却又无法抗拒他那份从容的吸引力,更无法拒绝一次专业层面的交流。

她点了点头,声音平稳而温和:“正好我对何藩这个时期作品的叙事性有些新的思考,可以交流一下。”她的话语既是专业回应,又像在为自己找个理由再次踏入那个令人心跳加速的空间。

两人并肩走出会议室,步入校园的林荫小径。

初春的空气清新而微凉,夹杂着淡淡的花香,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点,在地面上跳跃。

顾言走在外侧,步伐从容,林若曦则稍稍落后半步,低头看着脚下的石板路,似乎在掩饰内心的紧张。

风吹过,掀起她耳边的碎发,顾言侧头看她,目光在她柔和的侧脸上流连片刻,低声说:“你今天好像有点走神,在想什么呢?”

林若曦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笑了笑,试图掩饰:“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最近课题有点多,有些忙不过来。”她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羞涩,目光微微闪烁。

顾言点点头,表示理解:“我能明白,这个学期的任务确实比往常多了些。”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在我那儿看看照片,说不定能让你放松一下思绪。”他的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期待。

一阵微风吹来,几片樱花瓣从旁边的树上飘落,恰好落在林若曦的肩头。

顾言的目光一凝,下意识地伸手拂去,指尖不经意间擦过她的颈侧。

林若曦的身体微微一僵,像是被触碰的琴弦,发出细微的颤动。

她没有躲开,只是低头看着地上的花瓣,耳根泛起一抹浅红。

顾言的手停在半空片刻,随即收回,低声说:“春天来了,连风都变得多情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几分玩笑,又像是在试探。

林若曦轻声笑了笑,掩饰着内心的波动:“是啊,春天总是让人心绪不宁。”她偷偷瞥了顾言一眼,又迅速移开视线,“我记得你说过,春天是拍摄的好季节。”

顾言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光影交错,万物复苏,每一帧都充满生机与可能。”他们继续前行,步伐不约而同地放慢,肩膀偶尔轻轻相碰,每一次触碰都像是一场无声的试探。

林若曦感到心跳加快,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像一根无形的线将两人牵引着向前。

穿过校园的小径,两人来到顾言的工作室。

工作室位于院系教学楼的顶层,推开熟悉的门,一股淡淡的木香和油墨味扑面而来。

墙上挂着几幅黑白照片,窗外是渐渐西沉的太阳,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林若曦走进这个她曾多次拜访的空间,却感到今天的气氛与以往不同,房间里的光线柔和而温暖,营造出一种私密而暧昧的氛围。

“每次来你这里,都觉得光线特别好。”林若曦自然地走到窗边,熟悉地环顾四周,目光很快锁定在墙上的那幅《接近的阴影》上。

顾言微笑着点点头,走到她身边:“你上次帮我调整了展示角度,效果确实好了不少。”他指着墙上的照片继续说:“你看这幅《接近的阴影》,我最近在思考何藩在构图上的突破性。他将传统东方的留白理念与西方现代主义的构图法则融合,创造出这种悬而未决的美学张力。”他的声音低沉而专业,流露出对摄影艺术的深刻理解,“特别是阴影的处理方式,不是简单的黑白对比,而是通过渐变塑造出一种内在的心理空间,你觉得呢?”

林若曦走近照片,目光如同抚过一位老朋友,声音中带着学者特有的冷静与热情:“我一直认为这幅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双重性——表面上是形式主义的光影实验,实质却是对个体在社会中存在状态的隐喻。”她的手指在空中轻轻勾勒照片中的线条,“何藩在五十年代创作这幅作品时,正值香港社会身份认同的转变期,这个站在光影交界处的人物,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符号,代表着现代人的精神处境。”她的专业分析流畅而深入,眼中却流露出一丝与学术无关的情绪波动。

顾言赞赏地点点头,向前一步,与她的距离更近了些:“你提到的社会隐喻很精准。我最近在想,作为摄影师,何藩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达到这种哲学表达的。你注意到照片中的反差处理吗?那种近乎刻意的明暗对比,其实是一种情感的物化表现。”他的声音愈发低沉,带着一丝共鸣,“在我看来,这幅作品不仅是关于光与影,更是关于渴望与克制之间的张力。”

林若曦微微侧头,目光与顾言交汇,感受到他话语中的双重含义。

她轻声回应:“渴望与克制……这确实是何藩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他总是在展现边界,却又不直接逾越。”她的声音中带着学者的思考,又夹杂着女人的试探,“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总能引起如此多元的解读,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顾言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声音愈发低沉:“就像我们现在,站在这光影交界处,也在经历着某种边界的考验,不是吗?”他向前迈出那关键的一步,已不再是讨论艺术的距离。

林若曦的呼吸微微加快,既没有后退,也没有回应,目光仍然停留在照片上,声音却带着一丝颤抖:“艺术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让我们看到那些平日里不敢直视的欲望与恐惧。”她的话语像是对照片的评述,又像是对当下处境的回应。

顾言走近她,站在她身后,低声说:“有时我想,何藩拍下这一刻,是否也在思考: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界限,究竟是真实存在的高山,还是我们自设的阴影?”他的气息喷在她的耳边,带着一丝温暖和挑逗,声音仿佛从远处传来,又近得让人无法忽视。

林若曦的身体微微一颤,她转过头,目光与顾言交汇。

顾言的眼神深邃而温柔,像是在邀请她踏入一个未知的世界。

她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急促,空气中弥漫着油墨与木香的味道,混合着顾言身上淡淡的烟草气息,让她有些晕眩,但并未退缩。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