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众人集思广益的去研究,还真被童院士抓到了一点关窍。
封虞原本只是提供想法的,结果等谈论完了,就被当壮丁拉过去敲代码,配合童院士,现场写个ai程序出来。
尝试用电脑去预判空间更改的规律。
而行车记录仪,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料。
虽然不知道可行性,可这本身就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
有这个程序辅助,韦宇参最多两个小时下车连接地下根茎一次,确认测算的正确性就可以了。正确的话就继续运行,错误的话再调整程序,从新起点继续。
程序写的很粗糙,当下也没时间精细打磨。但运行名字还真让大家讨论了一番。
最后名字还是封虞这个码农取的。
“就叫《北极星》吧。”
引领他们走出迷宫的北极星。
两小时后出发,这次带了一百五十多人。一共五辆车。
每辆车都配备了一个运行着《北极星》程序的的机器。寻路的同时,也是现场学习丰富数据。
没有让小韦宇参来进行实时反馈,速度远比上次慢了很多。
好在这次众人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不像上次那样熬鹰似得一个个瞪大眼睛不敢休息。
异能者们交替休息,但同时至少要有三个清醒着,其余人就根据各个车辆的班长同意安排了。
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这一路而已不出意外的照比上次还要又臭又长。
足足两天两夜过去。走到所有人都觉得麻木的时候。
走过了森林一般的楼房,穿越自建房。
透过窗子朦胧间好像看见了一些木质的乡间小楼。远远的都能瞧见几分古色古香的味道。
将带进去的卫星电话拨出去,很快被接通。
他们出去了!
没有河流,他们是从上次完全相反的方向离开的。
跟上次一样,休息一天回去。在进入时候,被童明勒令他们离开就立刻去睡的童院士,这次精气神极好,人看着都年轻了许多。
整理一番后再次出发。
第三次,他们带走了两百多人。
按理说,他们的《北极星》程序,经过了两次丰富的学习经验,正确率应该越来越高才对。
可第三次出发后才发觉,《北极星》报错的概率比上一次还要高,甚至随着时间流逝,错误出现越来越高。
好像其背后的操控着发现了他们能够预判调离的诡计,开始逆向破解。
封虞就像是跟背后操控者坐在棋盘的两边,是一场永远不会有死棋的博弈。
封虞现场抓“bug”并做出修改。
一直到出发后的第三天,又见到了那天熟悉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