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古玩售卖,为何会“钱货两讫,概不负责”的说法?
盖因古玩一行的特殊性。
其他行业,例如食品,你总能从食材是否新鲜、色香味是否俱全等等,判断其价值。哪怕再不懂,你吃到嘴里,好不好吃,值不值当,总有个自己的判断。
古玩不同。
这行里的水很深。
哪怕是相关的基础知识,想要了解和掌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
这都还称不上入门。
更深一层,便是买卖双方信息极不对称,其中又充斥大量赝品,真假难辨。
因此,极为考验眼力。
在交易时,一旦你入了手,东西到了你手里,且付了钱,完成了交易,这件东西是真是假,价值几何,卖家就不会负责了。
哪怕才离了柜台,你就发现其上的瑕疵或觉得物件不对,也没法反悔。
可宋老板却将所有物件都列了清单,且一切资料清晰明确,乃至贴心的附了照片。
既然要从关总手里掏钱,他自然不会说,自己手里的物件是假的。哪怕真的为假,他也得说是真的。
既然是“真”的,准备的资料就是真的。
一般的行内人,绝不会做这种事。
这不是等于给自己上了锁嘛。
可宋老板就这么干了。
这份清单,就等于他诈骗的证据。
只要哪个物件和清单里的对不上,他的罪名就证实了。
而我们这些鉴定师的任务,就是找出这其中的物件,有哪些和清单对不上。
或者说。。。。。。有没有哪个物件是真货,能让关老板少些损失。
古玩这东西,一个物件,少则成千上万,多则几十上百万。
一旦鉴定出错,事情就大条了。
又因为这件事牵连太大,没人敢保证自己就一定不会打眼。
这也是那些鉴定师推三阻四,不愿担任鉴定组长的原因。
我随手翻看着手里的清单,突然在里面见到了一件熟悉的东西。
当初窜货局里,宋老板呈上的状元笔。
清单上标明,这支状元笔估价三百万。
我指着清单问:“这支笔在哪儿?”
萧梁探头看了眼,扭头喊道:“小张,过来一下。”
正在打包封装的一个年轻人小跑了过来,看了眼清单,又跑了回去。
不多时,他拿了一个木盒过来。
我打开木盒,取出里面的笔,只看了一眼,就摇摇头。
我记得,那只状元笔,通体采用翡翠,象牙,犀角和狼毫组成,每一个部分的用料都是顶尖,且做工技艺精湛,浑然天成,华丽,贵气,极具美感。
眼前这支,却半点美感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