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真万确。”
“好!好!”慕泽转身闯进大营,大步走到中军帐前,掀开帐帘,便闯了进去。
“又有何事?”被慕泽打断歌舞的仁多澣满脸不快。
慕泽微微欠身,抱拳朗声禀道:“末将得到消息,环州现在的守军,不过两千人!”
“哪来的消息?”
“是末将的族人带来的。绝对可信!”
狄詠例行公事的走到环州城墙上面,无聊的找何畏之说话。环州城墙上,插满了各色旗帜,以及穿着衣服的草人,远远望去,几乎让人以为有数万大军屯结于此。但是实际上,在环州城内,不过只有暂由狄詠统率的一千厢军与何畏之率领的一千环州义勇。可笑的是,西夏人居然被吓得果真不敢进攻,每天清晨,便可以远远望见西夏人从青岗峡出来,在距离环州数十里的地方晒马,然后在日暮之前回去。
这也叫入寇?!
狄詠对西夏人的蔑视之意,日渐一日的增强。
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找到何畏之,狄詠从后面走过去,拍了拍何畏之的肩膀,唤道:“何兄。”
何畏之却没有回头,反而指着远处,说道:“你看那是什么?”
狄詠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一片灰尘从地面升起。他的心一下子兴奋起来,“是敌袭!”
“敌袭?!”何畏之的脸刷地白了。
狄詠从未见过何畏之如此,不由奇道:“怎么了?”
何畏之苦笑道:“若真是敌袭,那至少有数万人!我们只有两千人!”
狄詠顿时想起己军的处境,也愣住了。
但是很快,二人就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如同一座小山在移动一般,轰隆的声音由远及近,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也出现在二人视线之内。
“关城门!”
“敌袭!”
了望的士兵的叫声,无情在二人耳边响起。
整个环州城似乎都愣了一下,然后,所有人都反应过来,环州城陷入一片忙乱之中。
狄詠听到何畏之在离开之前的一句话是:“快派人去请援!”
哪里会有援兵?
狄詠此时才发现,没有仗打有时候并非一件坏事。
求援的士兵从城门冲出去不过一刻钟,狄詠与何畏之刚刚来得及收起吊桥,关上城门,数以万计的西夏人就如同海浪一般涌了上来,将小小的环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狄詠与何畏之相顾苦笑。
“至少有三万人马。”何畏之看了一眼西夏军的旌旗。
“是四万。”狄詠平静的纠正了何畏之的错误。
“坚持到援军到来要几天?”何畏之看了一眼四周,许多厢军的双腿已经在不由自主地颤抖。让他欣慰的是,他训练出来的环州义勇,至少从表面上看来,还是镇定如常。
狄詠看了一眼四周,见没有人在侧,压低声音说道:“最近的援军,在高遵裕那里。”
何畏之顿时愕然,“渭州?”
狄詠无言地点了点头。
何畏之的心沉了下去。二人此时还不知道,平夏城方面的战况也非常的惨烈。
“难道石帅身边没有人马?”
狄詠没有说话。身在庆州的石越,连厢军与乡兵,一共不足一万人。陕西路的主要兵力,自然是全部向延州与绥德城集结,如果高遵裕的部队不能来救援,便只能等待长安城的两万人马——这是陕西路最后的预备队。不过无论等待哪路人马的救援,环州城都不太可能坚守到那一天——狄詠此时并不知道西夏人的战斗意志如何。
“我们不能突围。”狄詠望着何畏之,平静地说道:“至少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石帅撤退。环州便是你我殉国的地方。”
何畏之苦笑了一下,无言的点了点头。虽然心里有几分不心甘,而且也无意为大宋牺牲,但是投降他更不愿意。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
狄詠丢下何畏之,笑嘻嘻地走到一个守城的士兵身边,拍了一下那个士兵的肩膀。精神过度紧张的士兵猛地一惊,几乎瘫倒在地上。
“别怕。”狄詠提了一口气,朗声笑声:“西贼不过是来送死。”他的声音清晰的传到西城墙上的每一个角落,士兵们不由自主的将头转向狄詠,看见主将如此轻松,大家突然间感觉有了点依靠。“孩儿们,且看某的手段。”狄詠高声喝道,众人便见他张弓搭箭,一把硬弓拉成满月之状,“嗖”地一声,羽箭飞向城外。便听到城外西夏军一齐惊叫,城楼之上,顿时一片欢呼——原来狄詠这一箭,竟然射断了西夏军的一面军旗!